鄉村振興平穩起步
庭院經濟富農增收
以冬捕為代表的冬季旅游活動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資料圖片)
濕地水草豐盛,遷徙候鳥種群日漸增多
美麗鄉村
一、突出“創新賦能”,打造新型動力體系
牢牢把握清潔能源、氫能等產業加速崛起之勢,堅持把創新引領作為掌握戰略主動的核心路徑,以創新鏈布局產業鏈,集聚發展新動能。
拉高創新標桿,立足建設“中國北方氫谷”“中國北方云谷”“中國北方碳谷”,加強與國電投等央企合作,深化與中科院等高端智庫對接,搭建科技成果與產業化高效鏈接的“快車道”。
要重塑創新生態,強化改革賦能,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讓開發區(園區)真正回歸主責主業。
培優創新氛圍,推動“鶴鳴計劃”升級,著力引進創新實用人才,更好發揮人才“第一資源”作用,讓白城成為創新創業創造的樂土。
二、注重“統籌協調”,構建融合發展體系
牢牢把握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加速銜接之勢,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促進城鄉區域協同發展。
強化產城融合,提升城市能級,瞄準東北地區西部生態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的功能定位,圍繞“循環引領、產城融合、三生共贏”持續發力,不斷提高主城區的輻射吸納帶動能力。
強化市域融合,堅持協作聯動、錯位發展,充分激發潛力勢能,做大做強縣域經濟,加快縣域突破步伐。
強化城鄉融合,以鄉村振興為切入點,提升鄉鎮的產業帶動、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三大功能”,吸引各類要素更多向鄉村流動,走出一條城鄉互動融合發展新路。
三、圍繞“綠色發展”,筑牢生態文明體系
牢牢把握“雙碳”行動加速布局之勢,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堿系統治理,讓白城的綠水青山既有“顏值”更有“價值”。
樹立綠色發展新標桿,將生態理念全面融入三次產業,突出低碳發展、智慧賦能、綠色筑基,建立現代化生態經濟體系。
打造環境治理新樣板,堅決打好突出環境問題殲滅戰、環保督察整改主動戰、生態文明建設持久戰,加快建成碳匯白城。
培樹美麗城鄉新典范,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一體推進美麗城鎮、美麗鄉村、美麗社區建設,構建東北地區西部最優綠色生態涵養區。
四、著眼“擴大開放”,強化基礎支撐體系
牢牢把握“一主六雙”戰略加速賦能之勢,堅持以資源換資本、以存量擴增量,把平臺優勢、生態優勢、資源優勢有效釋放出來。
促進區域協同協作,借助吉浙合作,深化長白對接,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產業布局。
堅持資源共享共贏,厚植承載平臺,用好“綠電”這張金名片,變招商為選商,把白城打造成投資沃土、發展藍海。
推動基礎互聯互通,融入全省“人字形”“雙通道”布局,構建開放通道,推動“一環八射”向心公路網建設,形成東北地區西部開放新高地。
五、堅持“普惠共享”,完善民生保障體系
切實把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全面提升起來,讓白城人民的獲得感更具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找準落腳點,堅持群眾想什么,我們就干什么,既量力而為又全力以赴,最大限度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
聚焦發力點,堅持政府投入和市場運作兩手齊抓、同向發力,補短板、強弱項,筑牢民生工作的底板底線。
把握關鍵點,堅持民生事業共享共為理念,廣泛匯聚民智,最大激發民力,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