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人物:王淑清,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區黨委書記兼主任。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社區工作者之星、中國好人、全國雙擁模范個人、省優秀黨務工作者。
走進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區,伽倻琴、立鼓、洞簫齊聲合鳴,合唱團的歌聲飛揚,身著朝鮮族、漢族、蒙古族、瑤族等民族特色服飾的居民在這里齊聚,各民族團結互助、共享美好的動人場景躍然眼前,而這場音樂會的“指揮”就是社區書記王淑清。
丹英社區是一個由朝鮮族、漢族、蒙古族、瑤族等9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聚居的社區。社區的居民盡管文化不同、習俗不同,但在王淑清的帶領下,這個大家庭其樂融融,她是群眾的“管家婆”、空巢老人的“親姑娘”、留守兒童的“代理媽媽”、官兵的“知心大姐”……
“幾年來,漢族代理軍爸爸一直照顧著我的兩個孫女,孩子在學習和人際交流方面有了很大變化,沒有血緣的陌生人變成了親人!” 朝鮮族留守兒童的奶奶激動地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王淑清組織開展關愛救助工作,在她的帶動和影響下,轄區70余名留守兒童找到了“代理軍爸爸”“社區媽媽”,得到了家庭般的關懷和溫暖。而王淑清更是主動當起留守兒童的“愛心媽媽”,吃、穿、住、行無時無刻都在操心著,哪個孩子有了什么狀況,她從孩子的表情中就能看出來,并一一給予解決。
隨著轄區內空巢老人不斷增多,王淑清根據社區老年人的不同需求,為他們提供生活、醫療、精神文化等方面全方位的服務。動員轄區內93家藥店、理發店、干洗店和超市等,為空巢老人提供日常需求服務。同時,王淑清在社區開展“助老工程一條街”“黃絲帶”“居家養老服務”“關愛老人一卡通”等一系列養老服務活動,使老人們生活得更加放心、舒心,形成了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和諧氛圍。
丹英社區現有兩支駐街部隊,每逢節日,王淑清都組織社區阿媽妮到部隊幫助腌制泡菜,同官兵們一起開展軍民聯歡,共娛共樂、同臺演出。她還充分利用具有街區特色的鄰居節、藝術節、社區合唱節、百家宴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平臺,讓部隊官兵與轄區居民同臺表演,豐富官兵軍旅生活。引導官兵們堅持參加社區清潔家園、養老助殘、扶貧助學等志愿服務活動,促進軍地警民的感情交流,營造了民族團結、軍民魚水一家親的濃厚氛圍。“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部隊每一批戰士退伍,王淑清都會帶上工作人員到部隊開歡送會,為戰士們送上慰問品,讓他們在第二故鄉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這天,又到了社區樂隊排練的日子,小巷里傳來更加動人的和諧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