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聽說杏花邨社區出現了防護用品短缺的情況,咱們得趕緊想想辦法。”
3月12日,在得知長春市朝陽區永昌街道杏花邨社區出現口罩、手套等基本防護用品緊缺的情況后,省應急廳地震和地質救援處黨支部書記周正學第一時間通過微信群召集本部門的黨員干部,一起商議為社區抗疫一線人員張羅防疫物資。支部的黨員們積極捐款。經過多方聯系、緊急籌措,3月14日,他們將購買到的1000副醫用消毒手套、1000只一次性醫用口罩等防疫物資送到杏花邨社區,解決了一線防疫人員的燃眉之急。
自疫情發生以來,周正學和省應急廳地震和地質救援處的黨員干部們迎難而上,把初心寫在抗疫行動上,把使命落在志愿崗位上,在抗疫一線筑起堅固的防疫堡壘。
時間回到3月9日,剛剛結束為期一周的應急值班值守任務的周正學,第一時間下沉到居住地所在的長春市寬城區站前街道白菊路社區參加志愿服務工作。穿上防護服,手持大喇叭,每天協助社區維持核酸檢測現場秩序,對群眾進行心理疏導。白天的工作結束后,他還積極參加夜間排班巡邏工作,筑牢社區抗疫防線。
由于常年從事應急救援相關工作,周正學對安全隱患問題非常敏感。3月初,長春的大雪使得小區路面有積雪、墻上有凍冰,增加了外出做核酸檢測的居民和工作人員滑倒摔傷和被墜落冰溜子砸傷的風險。為此,他積極組織志愿者們清理圍墻、路面,及時消除了安全隱患。
“誰不知道當志愿者有被感染的風險?但這緊要關頭,我必須豁出去。”
有周正學這樣的“頭雁”,省應急廳地震和地質救援處的黨員們各個沖鋒在前:53歲的盧旭輝不顧身體抱恙,堅持多次下沉社區做志愿服務;劉野在家中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顧、愛人連續多天封閉在單位的情況下,積極參加志愿服務;兩名年輕黨員積極參與省里組織的防疫行動……每名黨員都在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力量。
3月25日,得知白菊路社區防疫物資告急,周正學迅速尋找購買渠道,以個人名義向白菊路社區捐贈價值2000余元的醫用一次性防護服40套,有效緩解了社區防疫物資緊缺的實際困難……
關鍵時刻,站得出來;緊要關頭,豁得出去!戰斗尚未結束,周正學和同事們仍奮戰在抗疫一線。據了解,截至目前,省應急廳共下沉社區432人次,協助管控小區90余個、核酸檢測近5萬人。共支援社區口罩3400只、防護鞋套1050雙、消毒手套2000副、醫用防護服120套、免洗手消毒凝膠500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