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凌晨5點,由52名隊員組成的內蒙古援吉醫療隊包頭市核酸檢測分隊,跨越1700公里,緊急奔赴吉林市抗疫一線。次日下午,進駐吉林艾迪康移動氣膜實驗室,接收樣本,全面展開核酸檢測工作。截至4月12日,包頭市核酸檢測分隊共接收24.8萬管樣本,工作時長391個小時。實驗室里,檢測隊員們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與吉林人民攜手抗疫。
“在實驗室不知道時間,也不覺得困,就想力爭準確,盡快得出結果。”帶隊的彭志平主任,來自于包頭市中心醫院。雖然母親病重,但彭志平還是毅然報名援吉。在他看來,援助吉林是心愿,更是作為一名醫生的職責和使命。
核酸檢測工作緊張辛苦,但彭志平不顧疲勞,連續追蹤兩組工作,認真傾聽每位隊員提出的建議,進而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了帶好團隊,他合理安排隊伍建設,強化紀律,規范流程,檢測期間,彭志平從未休息,不間斷與檢測隊員核對數據:“上機多少”“復核了多少”“還差多少”……彭志平說,他是領隊,在援吉工作中,不但要保質保量完成核酸檢測任務,還有責任把大家安全帶回家。為了這句承諾,彭志平不斷強化生物安全防護意識,實現全員零感染。
為了把援吉工作做好,來自包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的劉麗霞平均工作時長17小時,最長一次連續工作30小時,但從不叫苦叫累。為了對組內工作全盤掌控,劉麗霞根據每日突發情況做組內人員的布局調整,摸索儀器性能及匹配度,將復查率從8%降至0.125%,把關陽性結果的發放。截至4月4日,帶領一組已完成105663管樣本,檢出陽性444管,高效完成檢測任務。
檢測團隊隊員王鵬宇來自包鋼三醫院,工作中他認真負責,踏實肯干。為了保證工作進度,隊員們爭分奪秒,毫無怨言,后半夜困了就在椅子上睡一會兒,輪流進實驗室完成檢測任務。為了保證結果準確,為了“數量服從質量”,隊員們一次次復核,一次次研判,以高效、精準的核酸檢測為長春抗疫助力。
吉林高新區管委會團工委副書記張新卓負責艾迪康實驗室駐點工作。經過一個月的相處,包頭市核酸檢測分隊敬業負責的工作態度和認真專業的職業精神讓張新卓深受感動和鼓舞。回想起駐實驗室的一幕一幕,張新卓飽含情誼地說:“這段時間大家真的都很努力,每個人都在全力以赴地積極應對著疫情。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待春暖花開,誠摯邀請檢測團隊重回吉林高新區走走看看,續寫在疫情非常時期結下的深厚情誼!感謝每一位檢測隊員,感謝內蒙古人民,這份情誼,吉林人民會永記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