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起床吃飯了,飯涼了就不好吃了!”
“不要過度減肥,好好吃飯!”
“孩子們,有什么需要就告訴我!”
……
近一個月來,在吉林大學新民校區七公寓的微信群里,這樣的提醒話語每天都會有,這位不厭其煩耐心叮囑的人就是吉林大學護理學院輔導員李亞琴,學生們親切地稱她為“駐樓媽媽”。
3月初,吉林大學各校區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進入應急封閉狀態,并且要求輔導員入駐學生公寓,實行樓長負責制,得知消息,已經59歲的李亞琴主動請纓。
3月11日晚,李亞琴入駐新民校區七公寓擔任“樓長”。“擔任樓長意味著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對學生們真誠的愛。”面對未知的工作,李亞琴這樣要求著自己。當晚,她就進入了工作狀態,統計公寓里來自4個學院313名學生的信息,了解學生們的飲食習慣,與學校各部門積極溝通,制定工作計劃……
從3月11日至今,李亞琴每天與學生們同吃同住,從早忙到晚。“我也是做母親的,特別理解家長們的心,學校把這些學生交給了我,我就一定會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好她們。”除對學生一日三餐、水、防疫物資、訂購日常用品和藥品的分發與配送外,李亞琴還十分關注學生們的情緒變化,并及時進行疏導。七公寓五層樓的臺階,李亞琴每天都要上上下下走上幾個來回,叮囑每個學生好好吃飯,可她卻經常在忙完手頭的工作后,飯菜早已涼透。
“孩子們,有什么需求盡管跟我說,我會竭盡全力幫你們溝通解決。”這句話是駐樓以來李亞琴說得最多的。考慮到有些學生志愿者每天要上網課,為了讓她們有充足的精力學習,李亞琴采用志愿者“輪值制”的方式,既能讓孩子們安心學習,又能滿足她們參與志愿服務的心愿。為了減少人員流動,每天早上巡樓前,李亞琴會把學生志愿者們一日所需的防護物品仔細清點好,再一趟一趟地抬到每個樓層。因長時間的站立、走動,李亞琴的小腿浮腫了,膝關節也不舒服,但她依然堅持著跟學生們一起完成工作,她總是說:“我多做點,這些孩子們就能輕松些。”
作為一名老黨員,李亞琴始終堅持事事沖在前頭、干在前頭。同時,她積極響應校黨委號召,組織建立了吉林大學新民校區七公寓師生臨時黨支部,并擔任臨時黨支部書記,將學生黨員們召集在一起,組建黨員志愿先鋒服務隊。在李亞琴的鼓勵下,參加志愿服務的學生越來越多。
李亞琴對工作、對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和關愛,也收獲了學生們最真摯的情感。大家都說,“李老師就像媽媽一樣,每天叮囑我們,對我們照顧得無微不至!”“有李老師在,我們就心安!”……
4月4日是李亞琴駐樓工作的第25天,也是她59歲生日。沒有鮮花、沒有生日蛋糕,她卻覺得格外幸福,因為她收到了來自學生們最親切的問候——“我們在您的陪伴下,共同度過疫情最艱難的歲月,封寢不封情,我們七公寓因為有您,變得格外溫暖!”“感謝您的付出,老師,您辛苦了,祝您生日快樂,永遠幸福!”……學生們用自己的方式向這位“駐樓媽媽”表達著最深的感謝之情。
對于學生們表達的謝意,李亞琴說,她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能在即將退休的時候發揮一點余熱,在這個艱難的時刻跟學生們堅守在一起,渡過難關,我覺得是一件非常難忘而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