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服務給老人帶來方便和快樂,早晨一元錢就能吃飽飯,白天在這里能下棋、讀書、看報,我們很開心!”談起社區服務,梅河口市福民街道原香墅小區70歲老人蔡高海滿臉幸福。
5月12日,記者走進梅河口市福民街道,處處感受到這個“大家庭”所帶來的融融暖意。
據了解,梅河口市福民街道位于市區西南部,下轄3個社區、7個行政村,總人口38403人,共有基層黨組織25個,黨員576名。近年來,福民街道黨工委緊扣“以有溫度的黨建帶給人民有質感的幸福”工作主線,務實擔當,形成了黨建引領、干群同心的發展態勢。
如何提升居民幸福指數?在福民街道有了新答案:樹立基層黨建“一盤棋”思想,以點帶面、從線到片,推動黨建工作見長效、創特色。
福民街道龍湖社區整合資源,多方融入,通過打造服務品牌來支撐“社區服務綜合體”建設,實現政務服務、醫療服務、民意訴求等在社區解決。龍湖社區黨委書記孫立博告訴記者,通過社區黨群服務站功能,真正讓居民實現不出社區就能辦成事兒。
砂輪社區地處城鄉接合部,老年人和困難群體較多,占總人口的61.7%。為了服務好這一群體,社區以黨建為引領,組建“微孝e站”,開展“微孝服務”。結合老年人群的需求,成立了由48人組成的11支微孝服務志愿服務團隊,常態化開展微孝發屋、微孝鏡頭、微孝紅娘、微孝圖書角、微孝餐飲和“N+微孝”定制等10項專屬志愿服務的同時,將志愿服務多元化與個性化相結合,12小時為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提供送一碗熱粥服務,使老人們享受到黨的惠民政策。
為最大程度發揮陣地功能,社區服務站里不僅設置了“家門口”的銀行、超市,還有便民食堂、書吧、直播間、瑜伽室等13個功能區。
服務有溫度,為民有情懷。梅河口市福民街道還堅持“一區一品牌、一站一特色”,將龍湖、橋西、砂輪三個社區功能定位為“智慧型”社區服務綜合體、“民族融合型”示范社區、“和諧長壽型”服務社區。全面落實“10+N”服務體系建設要求,創新書記夜話、黨員懇談、鄰里熱聊、樓長遍訪四項特色載體,回應群眾關切,探索打造親民惠民空間。同時組建118名樓長“紅色管家治理群”,目前已有效解決38個小區64個網格反映的102個問題。領幫辦各類事項700余次,為居民提供代理幫辦服務102項,真正實現了老人康養不出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