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水湖畔,夏意正濃。
自7月11日產品正式下線以來,中車松原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以下簡稱中車松原項目)現場,一直延續著明快的節奏與高效的運轉。
走進整機裝配車間,生產線上,各種大型專業機器配合靈活運轉,進行著機組各部件的自動裝配、緊固等工作。“整機自動化生產線、輪轂自動化生產線等均已進入安裝階段。”中車松原項目工程師畢經龍告訴記者,“車間每天可裝配一臺整機。”
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視察時留下殷殷囑托——要把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做實做優做強,把提升全產業鏈水平作為主攻方向,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產學研一體化創新平臺。
作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我省持續提升新能源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引進的中車松原等一批大項目成功落地,也是我省全面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發展“六新產業”和建設“四新設施”的生動實踐。
2021年11月7日,中車松原項目簽約。此后,12天完成項目選址,3天完成征拆。正常情況下至少3個月才能辦結的立項、環評、安評、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等15項開工手續,僅用15天就全部辦結。
2022年2月28日,項目全面啟動……寒來暑往,中車松原項目工地上的機器從未停止過轟鳴,建設者們日夜鏖戰,闖過一道道難關。
不盡汗水耕耘,盛夏七月花開。7月11日,在距最初簽約僅200余天后,園區舉行了產品下線活動,充分展現了“中車速度”,彰顯了“吉林效率”!
戰疫情、斗嚴寒,企地攜手拼搏的一幕幕鏡頭,是搶抓“雙碳”時代機遇、加快綠色低碳發展的縮影。而速度的背后,是我省發揚實干精神,提高服務質效,讓企業舒心、暖心、安心、放心發展的生動寫照。
“截至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98000平方米的廠房建設,預計在10月前可以全部達產。”項目建設現場總指揮杲和剛介紹。
“不出園區,我們就能組裝出一部完整的風力發電整機。”杲和剛還告訴記者,“園區已完成4臺整機生產,其中1臺已發往內蒙古。目前,已有120余臺訂單,預計在11月底完成交貨。”
西部風電“航母”啟航,為我省新能源產業發展助益良多。
中車松原項目占地面積80萬平方米,分為產業項目和風光資源開發兩大板塊,實施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智能化、數字化、低碳化新能源裝備產業園。
中國中車在此設立了整機、葉片、塔筒、發電機、儲能設備、電氣設備、智能運維等產業。
此次中國中車在松原布局深遠,除了被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之外,更看重的是松原作為我省“陸上風光三峽”的主要區域之一,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風機年平均利用小時數在3500小時左右,風能資源屬于Ⅲ類資源區,品質好,可開發性高。
松原市豐富的新能源資源,亦是我省相關資源富集的縮影。
我省西部是國內風能、太陽能資源最優越的區域之一。白山松水之間,純白色的風力發電機排列成行,扇葉輕輕轉動,如白鴿輕掠大地。近萬平方公里的“西部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上,綠能涌動,“風”“光”無限。
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我省始終在路上——
“陸上風光三峽”建設正酣、“綠電”園區創意無限、“吉電南送”進展順利、氫能應用日益廣泛……
發展基礎齊備,只待“鏈上”發力。
伴隨著中國中車集團、三一集團、華能、大唐等行業龍頭企業陸續進駐,我省風力發電主機、葉片、塔筒、機艙罩等實現本地化生產,帶動新能源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風機的葉片運輸成本往往要占到價格的5%以上,如能在輻射500公里范圍內完成運輸,將大大降低這部分費用。”吉林中車風電葉片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陽向記者介紹,實現整機及葉片等零部件本地化生產,將對全省發展新能源產業、完善產業鏈起到積極作用。
據中國中車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孫永才介紹,依托園區集群化、集約化優勢,項目將集中優勢資源,以高質量、高標準、高要求確保順利完成交付。
記者手記:
近年來,我省風、光等清潔能源稟賦展露出巨大潛力,不僅為吉林帶來了轉型發展機遇,也為眾多投資者帶來了“綠色商機”,助力我省從生態大省向清潔能源應用強省轉變。
在綠色能源創新發展的道路上,我省已吸引了眾多國有企業和民營資本,成為綠色能源創新發展道路上的強力“戰友”。以項目實施帶動全省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不斷延伸,推動新能源與傳統化石能源“雙能驅動”,吉林能源發展逐步駛入“快車道”。
中車松原項目是松原建市以來最大的單體產業項目,也是中國中車集團多極化發展的重大產業布局。
隨著以該項目為代表的一系列產業項目落地、開花、結果,一個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爆發點正在孕育形成。吉林,正以奮斗者的姿態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