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態可掬的小熊、穿著外衣的小鏡子、精美的發卡、萌萌的手機掛件……走進“吉林巧姐”市集,富有地域特色的手工藝作品形態各異、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接。
在周氏鉤編的展位前,一根鉤針、一雙巧手,隨著鉤針上下舞動,毛線在指尖翻飛,一會兒工夫,一朵美麗的花就在老板周美玲的眼前“盛開”了。
作為鉤編非物質文化遺產第四代傳承人,周美玲從小就顯示出了鉤編天賦,8歲開始學習長針、短針等基礎針法,又一針針練習拉線技巧,鉤編技藝漸漸嫻熟。熱愛鉤編的她常常對著一張圖片徹夜不眠,琢磨著如何封邊、如何改變針法、如何配色,才能讓鉤編制品看起來更加立體。
“鉤編技術不是一時興起就能掌握的,需要沉淀下來每天研究和琢磨,必須跟著市場的需求來創新手法。”周美玲在傳統鉤編技術的基礎上又添加了很多流行元素,逐步往衣物、帽子、旗袍等高端私人定制上發展,很多客戶都慕名來定制鉤編服飾。
“你看這些衣服的鉤編方法和花紋都不同,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周美玲指著身后展示的服裝對記者說。像這樣鉤編的衣服,售價在幾千到幾萬元不等,收入十分可觀。
為了讓更多的人掌握鉤編技藝,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她還通過培訓輔導、組織生產、訂單加工帶動留守婦女、殘障人士掌握一技之長,讓他們實現家門口就業,依靠技能增收致富。
“長春農博會是一個交流展示的窗口,我這幾年都來參加,希望通過這個平臺,推動鉤編項目產業化發展,帶動更多姐妹在更廣領域展現巾幗風采,實現創業就業!”周美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