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黨的二十大舉國關注、舉世矚目,是一次高舉旗幟、凝聚力量、團結奮進的大會。我們必須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用黨的二十大精神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吉林省委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首要政治任務,及時對全省學習宣傳貫徹工作進行部署,召開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并作出《中共吉林省委關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推動吉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的決定》。下一步,我們將堅決按照中央統一部署,把學習宣傳貫徹工作不斷引向深入,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深耕厚植、深入人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這是中央對東北振興的最新定位,也是吉林全面振興的奮進坐標。新時代新征程,我們有責任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吉林路徑,有責任在東北全面振興中率先實現新突破,有責任在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貢獻吉林力量。我們要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體現新擔當、實現新突破、展現新作為。
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筑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的物質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從吉林所處發展階段和歷史方位看,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推動全面振興實現新突破的重中之重。我們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加強戰略謀劃實施。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立足吉林省情實際,理清發展思路,明確戰略重點,細化高質量發展舉措。近年來,我們謀劃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充分發揮長春輻射主導的“一主”作用,協調推進“雙廊”“雙帶”“雙線”“雙通道”“雙基地”“雙協同”建設,推動吉林振興進入“上升期”和“快車道”。實踐證明,“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是吉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推動高質量發展行之有效的戰略規劃圖和實踐路線圖。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持續把“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引向深入,把吉林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要素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以高質量發展的新突破推動吉林全面振興的新突破。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產業是經濟發展的脊梁,是高質量發展的支撐。我們要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大力發展實體經濟,重塑吉林老工業基地新優勢。立足現有產業基礎,著力打造現代新型汽車和零部件、農產品及其深加工和食品細加工、冰雪和避暑休閑生態旅游三個萬億級支柱產業,重點發展醫藥健康、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數字經濟、現代服務業六個千億級優勢產業,在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領域培育若干百億級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新能源、新裝備、新材料、新農業、新旅游、新電商“六新產業”,加快建設新基建、新環境、新生活、新消費“四新設施”。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改革創新,理順機制,激活發展內生動力。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培育市場主體。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強化對實體經濟、戰略項目的支持。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農業是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鄉村振興是吉林全面振興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們要深刻認識新時代農業發展定位,立足吉林農業大省的省情實際,完善農業政策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大力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工程,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推進“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等重大工程,發展林特經濟,建設玉米水稻、雜糧雜豆、人參、梅花鹿等“十大產業集群”,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持續提高農村生活質量,縮小城鄉發展差距,讓城市和鄉村各美其美、協調發展。
堅定不移實施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教育是基礎,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根本。我們必須把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置于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加快建設教育強省、創新型省份、人才強省,不斷塑造吉林全面振興新動能新優勢。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重在夯實人力資源深度開發基礎。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教育現代化的支撐。我們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目標,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普通高中特色多樣發展,抓好“雙一流”“雙特色”高校建設,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統籌辦好繼續教育、社區教育,全面提高各級各類教育質量。
堅持科技自立自強,重在堅持獨立自主開拓創新。我們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發揮吉林科研力量,加強基礎研究,突出原創,鼓勵自由探索,支持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攻克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整合省內“大校、大院、大所、大企”資源,完善“揭榜掛帥”“軍令狀”等機制,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堅持人才引領驅動,重在鞏固發展優勢,贏得競爭主動。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吉林要振興,人才是根本。我們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以人“興”助力振興,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建設全國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人才強省。大力實施“長白英才計劃”,辦好“創業有你、就在吉林”“奮斗有我、就在吉林”“吉人回鄉”等各類引才聚才活動,落實好各類人才政策,真正把吉林打造成英才向往之地、用武之地、興旺之地。
堅定不移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凝聚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的磅礴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我們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
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保障。支持和保證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立法權、監督權、決定權、任免權,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工作機制,推進代表之家、代表聯絡站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全面發展協商民主。統籌推進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以及社會組織協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提高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廣泛凝聚共識水平。積極發展基層民主,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拓寬群眾有序參與基層治理渠道。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政治作用,形成攜手并肩、和衷共濟的生動局面。
堅定不移依法治省,加快建設更高水平法治吉林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堅持依法治省、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吉林、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吉林全面振興。
深化立法制度供給。搞好經濟發展、創新驅動、鄉村振興、文化建設、社會民生、生態文明、公共安全等重點領域、新興領域地方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扎實推進依法行政。優化政府職責體系和組織結構,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縱深推進府院聯動工作,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嚴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扎實推進企業合規不起訴和合規不處罰改革試點,高標準建設長春智慧法務區。加快建設法治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覆蓋城鄉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全面實施“八五”普法規劃,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環境。
堅定不移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匯聚推動吉林全面振興的不竭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我們要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講好新時代吉林故事,為吉林全面振興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
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加強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用群眾的語言講清群眾關心的事、操心的事、擔心的事,更好地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創新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讓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讓文化環境激濁揚清、正本清源。
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依托東北抗聯、四戰四平等紅色資源,深化“四史”宣傳教育,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升級版。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思政課建設,思想政治教育要上下貫通,接地氣、有煙火味,進社區、進農村、進青少年心中。
大力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實施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發揮時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吉林好人”等先進典型示范作用,推動形成見賢思齊、崇尚英雄、爭做先鋒的時代新風。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開展“書香吉林”閱讀季等活動,打造文藝精品力作,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長春國際影都,支持長影集團、東北亞出版傳媒、吉視傳媒等國有文化企業聚焦主業、做優做強。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國家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以文化豐富旅游內涵,以旅游兌現文化價值,促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完善再分配調節機制,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擴大就業容量、優化就業結構,統籌做好各類重點群體就業和保障工作,著力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制度體系,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推進健康吉林建設。認真落實國家優化人口發展戰略,加快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構筑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防線。
堅定不移建設生態強省,打造美麗中國吉林樣板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過去五年,我們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生態環境質量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好水平。今后,我們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工藝、裝備研發和推廣應用。健全支持政策和標準體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深入打好藍天、碧水、青山、黑土地、草原濕地“五大保衛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和城市黑臭水體,讓吉林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開展第三個十年綠美吉林行動,加快“大水網”、萬里綠水長廊、林草濕生態連通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在城鄉建設中最大限度保護好文脈傳承和古樹大樹。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進西部“陸上風光三峽”、東部“山水蓄能三峽”建設。開展“氫動吉林”行動,打造省內消納、外送和制氫三個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加快森林“水庫、糧庫、錢庫、碳庫”建設,啟動林草碳匯交易試點。
堅定不移推進平安吉林建設,高水平統籌發展和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切實把安全發展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更好地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完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建設。總結深化“基層建設年”活動經驗,健全黨建引領城鄉基層治理統一領導體制機制,落實“五級書記抓信訪”責任制,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為新時代吉林振興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是黨永葆生機活力、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必由之路。我們要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進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更好地引領和保障吉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
始終以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為根本。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定不移忠誠核心、擁戴核心、維護核心、捍衛核心,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貫徹民主集中制,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制度治黨、依規治黨要求,推進新時代吉林黨支部標準體系建設,有效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
堅持以嚴的基調強化正風肅紀。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精神,深化糾治“四風”,發揚“嚴新細實”優良新風。以任務清單化、工作圖表化、操作手冊化、標準模板化、專班機制化抓好工作落實,確保全省上下貫通、一抓到底、形成閉環。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著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樹立選人用人正確導向,深入實施黨員干部教育培訓“鑄魂賦能”工程、“強基培苗”選育工程,注重在抗擊疫情等重大斗爭中磨礪干部,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以良好面貌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