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調“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鞭r業保險是分散農業生產經營風險的重要手段,也是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茖W完善的農業保險、高水平的金融服務能夠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以科技賦能農業保險,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能,對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價值。
找準定位,優化服務。服務“三農”是農業保險的基本定位,服務能力是衡量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以農業保險更好助力鄉村振興,需要不斷提高農業保險服務能力,更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鄉村振興戰略多元化風險保障以及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風險保障需求。要充分運用科技手段,助力農業保險提質增效,積極搭建“線上+線下”網絡服務體系,創新農業保險產品形態、組織構架、業務流程、經營模式,提高服務可得性和及時性。進一步拓寬服務渠道,支持保險機構建立健全基層服務網點,充分運用信息技術與互聯網資源,構筑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經營服務模式,實現線上電子渠道與線下實體網點信息共享和服務整合,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和綜合性的保險服務。不斷完善服務產品,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精準分析農戶保險需求,開發滿足各類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多元化、多層次風險保障需求的差異化、創新性的保險產品。持續提升服務能力,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智能識別等技術,推動傳統實體網點向智能化服務網點轉變,優化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依托新型電信基礎設施,發揮移動互聯網泛在優勢,提供便捷、高效的農業保險服務,更好地提升用戶體驗感。
統籌規劃,完善標準。堅持科學的標準,才能更好保證發展質量。結合市場需求及科技發展趨向,強化農業保險科技支撐的頂層設計與規劃,加快完善數據治理機制,這些是發揮科技助力、提升農業保險質量的必要之舉。要通過完善農業保險領域科技手段應用的體制機制,優化農業保險科技創新和監管制度,制定相關支持政策,更好地促進農業保險科技轉化和應用。積極制定農業保險大數據共享標準和數據應用標準,為其大數據共享、集聚和增值提供技術規范;制定科技支撐下的精確承保和精準理賠業務標準,為農業保險精細化管理和服務提供重要技術支持。加強農業保險科技標準研究,組織高校、科研單位、保險公司等優勢資源,開展承保、查勘、理賠的科技應用標準研究。積極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為保險機構和農業生產經營者提供科學的受災損失分析和評估,進一步提升保險災損評價鑒定服務能力。聚焦農業保險行業的共性問題、發展重點任務,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轉化效率。
搭建平臺,加強監管。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地塊采集、遙感驗標、遠程視頻查勘等較成熟的技術手段已經應用到保險服務中,實現了投保、驗標、勘損、理賠等服務線上化和數字化,提升了農業保險的服務監管效果。未來發展中,要進一步強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相關研究,進一步完善服務監管體系,為降低保險企業運營成本、提高農業經濟效益提供更大助力。加強大數據戰略規劃和統籌部署,構建農業保險大數據服務平臺,建立健全數據整合、共享和應用機制,為農業保險監管和服務提供基礎性數據支撐?;谵r業保險大數據資源,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通過設定規則分析、多源數據校驗、智能化監測檢驗,更好地識別并杜絕違規保險行為,提高農業保險監管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確保農業保險業務安全規范發展。借助農業保險大數據資源,加強對相關保險機構服務基礎條件、服務有效性、業務合規性等的動態監測、量化分析和精準評價,更好增強農業保險業整體服務能力。引導農業保險機構簡化交易環節,開辟更多業務渠道,降低經營成本,優化盈利模式,為農業保險經營管理更加精準、智能提供更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