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對民營經濟工作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民營經濟高度重視,對民營經濟人士深切關懷。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一系列重大文件,持續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各地各方面貫徹落實中央精神,也積極推出一系列務實政策舉措,取得良好效果,使發展中的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升,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業已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和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新近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緊密結合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發生的變化、民營企業面臨的一些問題和困難,立足于新情況和完善體制機制,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新征程上,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把文件要求的發展方向把握好,狠抓落實,讓民營經濟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進程中肩負起更大使命、承擔起更重責任、發揮出更大作用。《意見》提出,引導民營企業通過自身改革發展、合規經營、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發展質量,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我們要深刻認識到,民營經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在新征程上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同時,要下大氣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使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要從6個方面著手,落實重點任務,提振預期信心,激發發展活力,推動民營經濟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作出積極貢獻。一是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做好破除市場準入壁壘、落實公平競爭政策制度、完善社會信用激勵約束機制、完善市場化重整機制、鼓勵民營企業盤活存量資產回收資金等工作。二是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融資支持政策制度,健全多方共同參與的融資風險市場化分擔機制。完善拖欠賬款常態化預防和清理機制,依法依規加大對責任人的問責處罰力度。強化人才和用工需求保障,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完善支持政策直達快享機制,建立支持政策“免申即享”機制。強化政策溝通和預期引導,根據實際設置合理過渡期。三是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比如,進一步規范涉產權強制性措施、持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完善監管執法體系、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等。四是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在完善治理結構和管理制度、研發投入、加快推動數字化轉型和技術改造、提高國際競爭力等方面加大對民營企業引導和激勵力度。五是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培育和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強民營經濟代表人士隊伍建設。完善民營經濟人士教育培訓體系,建立健全年輕一代民營經濟人士傳幫帶輔導制度。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各級領導干部要坦蕩真誠同民營企業家接觸交往,主動作為、靠前服務。六是持續營造關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社會氛圍。堅決抵制、及時批駁澄清質疑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否定和弱化民營經濟的錯誤言論與做法,培育尊重民營經濟創新創業的輿論環境,引導和支持民營經濟履行社會責任,展現良好形象,更好與輿論互動,營造正確認識、充分尊重、積極關心民營經濟的良好社會氛圍。
以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為引領,堅定不移支持和鼓勵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黨的領導是促進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保證。《意見》要求,堅持黨中央對民營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實踐中,一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確保民營經濟發展始終不走偏路,乘風破浪,奮力前行。二要強化思想引領,引導廣大民營經濟人士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積極穩妥做好在民營經濟代表人士先進分子中發展黨員工作,教育引導民營經濟人士中的黨員堅定理想信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三要建立完善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工作機制,明確和壓實部門責任,加強協同配合,強化央地聯動。四要形成合力,支持工商聯圍繞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更好發揮作用。及時總結推廣富有中國特色、順應時代潮流的企業家成長經驗,讓民營經濟代表人士在國際經濟活動和經濟組織中發揮更大作用。廣大黨員、干部要牢固樹立“一切圍著企業轉,一切圍著項目干”的服務理念,堅持問題導向,針對民營企業發展中面臨的轉型升級壓力大、融資難融資貴、產權保護不完善等難點痛點堵點,研究制定能夠切實解決問題的政策措施。要在為民營經濟發展優化“人才引擎”上積極發力,在暢通人才向民營企業流動渠道、完善民營企業職稱評審辦法、搭建崗位供需信息對接平臺、推進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等方面不斷完善機制。要不斷探索創新民營經濟領域黨建工作方式,及時做好總結評估,推廣各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好經驗好做法,推動民營經濟迎來更加廣闊發展舞臺和更加光明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