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串色澤翠綠、顆粒飽滿的豆莢映入眼簾,兩側的黃澄澄玉米籽粒飽滿,一派豐收景象。近日,記者走進公主嶺市范家屯鎮孟家村,了解這里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區的秋糧生產情況。只見千畝示范田內,一排排玉米隨風搖曳,大豆豆秧在玉米的“護衛”下茁壯成長,大豆玉米“手牽手”,帶狀復合種植進入豐收季。
今年,公主嶺市范家屯乾程農民專業合作社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模式,最大程度上保護黑土資源,并落實大豆擴種計劃,擴種大豆1500余畝。實現科技種田,人們正在用智慧與科技的力量探索農業新模式,免耕播種機一次性完成播種、精量施肥,同時覆土鎮壓,為金秋的豐收鋪路。“這樣的科技進步,不僅節省了時間和人力,還避免了過度翻地,防止了土壤被風蝕水蝕。這是帶狀復合種植的重要一步。”乾程合作社理事長王成說。
在農安縣開安鎮孫家屯村,農安縣浩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浩站在田間看到豐收在即的大豆和玉米顯得格外高興,他們在農安縣共托管服務土地5.6萬畝,都采用了玉米大豆間作種植模式,涉及10余個鄉鎮,旨在推廣新技術,更好地服務于農民。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扎實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這項政策激勵了王浩和他的團隊,他們決定用科技力量為農民提供更好的服務。“東北地區改變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模式,創新機械化種植,接納利用大比例的4∶4和6∶6間作、全程機械化模式,利用邊行效應,增加大豆產量。這一科學的種植方式讓高稈玉米和低稈大豆實現了優勢互補。”省農科院大豆研究所所長張偉說。
在敦化市,田間大豆長勢喜人,籽粒飽滿圓潤。敦化是我省大豆種植面積最大的縣市,也是重要的大豆集散地,今年種植面積超97萬畝,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占全省20%以上。為了提高農作物產量,按照上級下發的2023年玉米大豆“一噴多促”實施方案要求,近日,敦化市秋糧“一噴多促”作業在全市范圍內有序開展。敦化市官地鎮、大橋鄉率先啟用“一噴多促”方式促農作物增收,啟用直升機2架,無人機9臺,當日作業面積將達到6.67萬畝。大橋鄉興隆村村民王艷鳳說:“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政府,飛防之后,能促進植物生長,讓我們對豐收更有信心了。
豐收在望。在吉林農業科學院試驗田、蛟河天崗鎮紅豐村仁禾種植家庭農場的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現場,生產負責人王泉貴介紹:“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可以達到玉米不減產,增收一茬大豆目標,對提升糧食產量、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具有較強的帶動引領作用。今年,雨水調和,氣象條件好。經理論測產,公頃內玉米產量可達1.8萬斤、大豆3900斤。”
今年,省政府辦公廳發布《吉林省擴種大豆油料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堅持穩糧和擴豆并重,把大豆油料擴種工作擺在突出重要位置,層層壓實責任,強化政策支撐,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種植大豆油料積極性,確保完成省里下達的大豆油料播種面積任務,集成推廣綠色高產栽培技術模式,推進農機農藝融合、良種良法配套,推動生產要素聚集,著力提升大豆油料單產,全力以赴奪取大豆油料豐產豐收,確保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今年全省大豆播種面積達到492.8萬畝,比上年增加28萬畝;油料作物播種面積達到336萬畝,保持穩定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