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擁有豐富黑土資源的吉林省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和商品糧輸出基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黑土糧倉科技會戰總指揮姜明,多年來帶領科研團隊走鄉村、串農戶,解決黑土地保護上的難點、痛點,為守護黑土糧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為了進一步了解黑土地種植區農戶在耕地中遇到的問題,春節前夕,姜明和農業科技人員來到長春市農安縣合隆鎮陳家店村,與當地農戶展開座談,傾聽大家對免耕技術推廣的建議。
加強黑土保護與利用協調,筑牢農業發展根基,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進農業綠色轉型發展的大事。姜明說,要想保護好黑土地,又讓老百姓每年增產增收,關鍵是多聽百姓心聲,多實地調研,有針對性地搞好土壤監測和研究工作。去年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后,姜明首次提出了建設黑土地土壤產能數字模擬大科學裝置的提案,希望可以更加科學精準地評估土壤產能和促進地力提升。“這個建議現在也得到了我們國家發改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包括我們吉林省發改委的響應,現在推進的效果還是非常好的。我們今年就可能要進行建設,為我們的國家糧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撐,提供平臺基礎。 ”他向當地農戶介紹到。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加大黑土地保護工程推進力度,實施耕地有機質提升行動。今年兩會,姜明還將圍繞如何應對秸稈打包造成黑土流失的問題提出提案,針對提案,他表示:“如何減少秸稈打包過程中黑土的攜帶量,包括打包以后黑土如何再利用等。我們會持續地圍繞黑土地保護開展相關研究,為我們子孫后代提供一個非常肥沃的這么個土地來耕耘,實現我們國家糧食安全。”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子惠/文 張馨月/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