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風拂煦,綠意蔥蘢。前郭縣深井子林場的一片幼樹,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壯觀。
就在剛剛過去的4月,這里經過大型機械土地深翻、整地鎮壓、栽植優質壯苗,一片采伐跡地被新綠覆蓋,重新煥發勃勃生機。
“這片地面積是58公頃,咱們造這片林的目的就是防風固沙、修復生態。”前郭縣國有林總場深井子林場黨總支書記徐開明對記者說。通過工程實施,更新了退化林分,提升了防風固沙能力,為當地糧食穩產增產提供了保障。
不只是深井子林場,在松原,越來越多采伐跡地、荒山荒地、沙化土地被披上了新綠。通過生態保護修復建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多樣性不斷提升。
近年來,松原市打破以往國土綠化各地各自為戰、項目分散的局面,市縣統籌謀劃,集中爭取生態建設重大項目。
2023年,松原市成功申報“吉林省松原市查干湖‘一湖兩帶’綜合治理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集中利用兩年時間,圍繞查干湖、科爾沁沙地北方防沙帶和松花江沿江水土保持帶開展“一湖兩帶”建設,完成五個示范區17.35萬畝的生態治理。
沙地造林、退化林撫育修復、沙化草原恢復、退化濕地修復、沿江水土保持……一個覆蓋森林、草原、濕地的一體化保護修復體系成效顯著。
松原市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修復科科長張大恒說:“自去年啟動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以來,松原市以試點示范項目為引領,積極開展“三北”工程區生態修復治理工作,加快帶動了北方防沙帶治理進度,進一步筑牢了吉林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一年來,項目已完成10.28萬畝,其中,造林5.8萬畝,退化林撫育修復1.51萬畝,沙化草原治理2.7萬畝,沿江水土保持帶2700畝。
數字背后,是擴綠、興綠、護綠生態理念的深入人心,是林草生態價值的全民認同。目前,全市林草覆蓋度達15.6%。
山青,水好,候鳥棲。野鴨灣濕地公園內,碧波蕩漾,野鴨戲水。
公園地處查干湖景區內,現有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如丹頂鶴、東方白鸛等150多只,野鴨和大雁共計3萬多只。不僅是野鴨灣,隨著查干湖的濕地生態越來越好,周邊濕地已成為鳥類棲息的樂園,鳥類品種增至276種。
查干湖既是松原市濕地保護和修復的生動樣板,亦是縮影。
2022年,松原市的乾安縣和前郭縣啟動省級林草濕生態連通工程示范項目。兩年來,保護修復濕地面積10917畝,濕地生態環境質量穩步向好,生態系統功能不斷提升,生物多樣性不斷豐富。
據統計,松原全市現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地質公園、省級自然保護區和濕地保護區11個,生態文明底蘊愈加鮮亮厚重。
山水為鄰,向綠而行,生態建設步履不停。去年年底,松原市積極謀劃三北六期工程項目,并編制完成《吉林省松原市林草濕荒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項目實施方案》,擬用三年時間完成建設任務43萬余畝,一個充滿生機的綠色松原,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