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集安,山巒疊翠、和風送爽。
6月22日上午,鴨綠江畔的下解放村廣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一大早村民們就呼朋引伴,如趕集一般涌來。這里,2024年吉林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示范活動,把戲臺搭到村頭,把文化、科技、健康送到農家,吸引了千余名當地群眾參加活動,實惠和溫暖直抵百姓心坎。
據了解,此次活動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廣泛匯集各方力量,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服務鄉村全面振興,助力興邊富民、穩邊固邊。
9時30分許,在一陣歡快樂曲中,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拉開活動序幕。廣場中央的舞臺上,朝鮮族民俗表演《歲稔年豐》、歌曲《燈火里的中國》、京劇《打虎上山》、二人轉經典小帽《豬八戒拱地》《雙回門》、舞蹈《鑄魂逐夢》等精彩節目輪番上演,博得現場觀眾陣陣熱烈的掌聲。
“家門口就能看到這么多精彩的節目,真是太棒了!黨的惠民政策越來越好,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多姿多彩。”下解放村村民李萍激動不已,拿出手機記錄歡樂時光。
臺上表演精彩絕倫,臺下“惠民大餐”暖心實惠。
活動現場,34個展位規整排列,省市兩級各單位根據工作業務范疇,結合群眾實際,送來農業技術指導、法律咨詢、電商培訓、健康義診、科普宣傳、非遺文化互動等豐富多彩的“福利”,贈送圖書、書法作品和實用物資,讓鄉親們在家門口熱熱鬧鬧“趕大集”。
在義診服務臺前,村民們有序排隊等候檢查,醫生們一一詳細問診,現場講解相關防治知識。下解放村村民王香高興地說:“聽說有義診,我趕緊就來了。醫生們特別細心,還為我分析身體情況、講解醫療知識。只要有問題,都耐心細致地解答。”
另一邊的科學技術展位,小學二年級學生王鴻偉沉浸于知識的海洋,捧著剛剛拿到的科普圖書,愛不釋手。“今天不僅學到很多科學知識、動手實際操作,還得到兩本特別喜歡的書,太開心了!”
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穆曉東介紹說:“我們結合自身資源積極參與此次活動,把科普大篷車開到現場,發放一批優質科普圖書,集中展示通化地區‘科技小院’風采。同時,把省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團請到現場,現場解答農民種植技術難題,科普五味子、山葡萄等栽培技術。”
“作為‘三下鄉’活動成員單位,我們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組織動員團干部、青聯委員、‘集小青’志愿者以及返鄉大學生,深入鎮村、社區、學校等開展理論宣講、志愿服務、就業創業、健康義診等惠民服務,為加快推進最美邊境城市建設、鄉村振興發展貢獻青年力量。”共青團集安市委書記劉津竹說。
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是自1997年起在全國推廣開展的一項深受基層干部群眾歡迎的民心工程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品牌工作。27年來,我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送下鄉的項目從文化、科技、衛生領域擴展到教育、法律、環保、農業技術等領域。大批文藝、科技、醫療衛生、法律工作者為農民群眾送去豐富的文化產品、實用的農業技術、貼心的健康服務、專業的法律知識,為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建設美麗鄉村、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在全社會營造出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