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將“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列為“七個聚焦”之一,提出了文化領域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標和重大任務,并對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作出專題部署,為推進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了全面指引和根本遵循。
改革號角吹響,令人心潮澎湃。聚焦改革部署要求,吉林廣大文化工作者倍感振奮、反響熱烈。大家一致表示,將把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供給機制,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推動文化繁榮,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吉林力量。
加強思想引領 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凝心聚力
旗幟引領方向,思想凝聚力量。
健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工作體系;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改進創新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工作機制……《決定》部署的一系列改革舉措,著力完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夯實思想根基、匯聚精神力量。
“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不僅對增強人民文化自信、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具有基礎和戰略意義,也對進一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揮著重要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作用。”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史守林表示,“《決定》提出,‘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為社科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我們將以全會精神為指引,充分發揮省社科院全省重點智庫作用,以智庫能力提升工程、學科建設爭先工程、研究范式創新工程、青年人才培育工程、社科組織統戰工程等‘五大工程’為抓手,進一步推進‘第三次創業’,持續為推動吉林全面振興率先實現新突破貢獻社科力量。”
堅定理想信念才能立根固本、明辨方向、凝心聚力。
“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對筑牢共同理想信念、凝聚強大精神力量提供制度支撐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省委宣傳部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朱孟才在學習全會精神后深感振奮。圍繞進一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他說:“我們將把‘三地三搖籃’等紅色資源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貫徹落實《吉林省紅色資源保護傳承條例》,持續開展‘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五走進’紅色教育活動,教育引導黨員干部重溫革命傳統,踐行初心使命,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同時,堅持‘典型引路’,優化英模人物宣傳學習機制,充分發揮改革先鋒、時代楷模、道德模范、吉林楷模、最美人物、身邊好人等示范引領作用,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入魂入行。”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推動文化事業高質量發展
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是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進文化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決定》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結合、抓作品和抓環境相貫通,改進文藝創作生產服務、引導、組織工作機制。”
聚焦這一改革著力點,省文聯在建立健全文藝創作服務體系、加強文藝創作引導、建設優秀文化人才隊伍上重點發力,以“吉”文藝計劃、“文聯小視頻”熱榜計劃等活動為載體,推動吉林文藝作品出彩、出圈。省文聯黨組書記、主席趙明表示,“我們將持續對標對表全會提出的重大戰略重大部署重大目標重大任務,特別是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服務體制機制改革,增強文化自信和行動自覺,切實讓全會精神成為文聯深化改革、優化職能、改進工作的行動指南。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緊隨時代步伐,聚焦重大時間節點開展主題創作,聚焦地域文化特色組織系列創作,聚焦國內重大獎項推薦精品創作,聚焦促進文藝精品傳播引導創作。真正愛護藝術家,愛護創造力,愛惜好作品,乘勢推動吉林省文藝文聯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文化領域國資國企改革同樣是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進程中的“必答題”。“《決定》提出,‘深化文化領域國資國企改革,分類推進文化事業單位深化內部改革,完善文藝院團建設發展機制’,為國有文化企業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和要求。”長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莊嚴表示,“長影集團將改革作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秉承‘六大辦影理念’,在加強電影主業創作、優化產業經營結構、激發企業經營活力等方面持續發力,切實把全會重大改革部署轉化為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
優化文化供給 增強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也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關鍵因素。
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博物館是傳承民族精神、賡續文化根脈的重要公共文化場所。“著眼于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決定》明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健全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機制’等改革任務,這為做好新時代博物館和社會文物工作提供了遵循。” 省博物院院長韓戾軍說,“我們將以一系列具體措施繼續提升服務水平,持續研發系列博物館社教課程,探索研學活動新形式,結合文旅融合新趨勢,推動‘博物館+研學旅行’創新發展,讓博物館成為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課堂’;發掘文物講解新特色,對講解語言、講解模式進行雙重創新,培養多元化講解隊伍,講好文物背后的故事,切實為群眾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
近年來,文旅產業頻頻“破圈”、持續升溫,文化和旅游、詩和遠方已經成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內容。
如何更好激發文旅創新創造活力,以文旅高質量發展增強百姓獲得感、幸福感,成為文旅產業改革的關注焦點。“《決定》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指明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文旅改革的方向。”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孫光芝表示,“我們將把高質量發展理念進一步全面貫穿到文旅產業發展全過程各方面,更加注重提升文旅優勢產業品質,更加突出長白山戰略地位,把查干湖這塊‘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全面打造現代化文旅產業體系。積極探索推進健全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堅持以文塑旅、以文彰旅,深入挖掘梳理闡釋吉林省特色文化,推動更多文化資源轉化為高品質旅游產品。增強文化和旅游科技創新能力,打造更多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業態、新場景、新模式,以新質生產力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能力,切實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積極作為、釋放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