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杯”四平市第十九屆“九月鮮花”文藝展演開幕式現場。 李坤 攝
四平市文聯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迎春送福志愿服務活動。
經典二人轉《夫妻串門》演出現場。
2024年“黨建引領 共建共享”慶“七一”文藝演出現場。
第六期全國基層曲藝工作者培訓班在四平市舉辦。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
四平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定文化自信,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文化創造,展示文藝新氣象,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推動文藝事業走向繁榮。
連續19年推出主題展演——
“九月鮮花”綻放英城
審美的需求、藝術的享受、心靈的陶冶、精神的富有,已成為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四平市連續19年持續開展省市文藝品牌項目——“九月鮮花”文藝展演活動,持續增強人民幸福感。
今年7月至9月間,“九月鮮花”展演展覽多項活動再一次陸續展開。
7月22日至29日,由四平市委、市政府主辦,市委宣傳部、省音樂家協會、市文聯、市神農集團承辦,以“與人民同行”為主題的“神農杯”第十九屆四平市“九月鮮花”文藝展演活動,在英雄廣場舉行。1500余人登場參演,演出共有6個專題專場,包括開幕式專場,音樂家協會、戲曲家協會、企業文聯專場,舞蹈家協會、社區文藝工作者協會專場,法治文化專場,市老年大學專場,老年開放大學專場。近百個文藝節目輪番上演,真人真唱,門類齊全,氣勢恢宏。近3萬人現場觀看,網絡傳播熱度一路躥升,將展演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
7月22日晚,伴隨著歌曲《母親是中華》的悠揚旋律,首場文藝節目演出正式拉開“九月鮮花”展演帷幕。市舞蹈家協會、市音樂家協會、市戲曲家協會等藝術團體,通過詩朗誦《讀中國》、歌曲《我愛你中國》、小提琴聯奏《瘋狂夏日》、相聲《趣說四平》、原創歌曲《春風暖陽陽》等精彩節目,給全市人民帶來了高水準的視聽盛宴。
音樂家協會、戲曲家協會、企業文聯專場演出,亮點頻現。歌曲《好運全都來》、快板書《家鄉美》、山東快書《賠茶壺》、歌曲《奢香夫人》四平版、戲曲聯唱《梨園百花艷》、傳統京劇《武家坡》選段、古箏重奏《一笑江湖》、歌曲《四平你好》,滿滿的家國情懷。
法治文化專場演出,開場歌舞《歡迎你來》點燃現場觀眾激情。市舞蹈家協會、市民族歌舞團、市縣兩級法院、市人民檢察院、梨樹縣公安局等單位,相繼上演了原創歌曲《心中的天平》、京東大鼓《歌唱英雄馬仁興》、合唱《人民檢察官》、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普法短劇《計中計,戲中戲》、歌曲《我的祖國》,精彩紛呈,既賞心悅目,又寓教于樂。
舞蹈家協會、社區文藝工作者協會專場演出,同樣令人矚目。舞蹈《和諧盛世》《在燦爛陽光下》《季》《劍舞驚鴻》《父親的散文詩》《梅花吟》等,彰顯了藝術的魅力。
四平市老年大學專場演出了大合唱《我宣誓》、古典舞《雪龍吟》、古風劍舞《國風運起》、樂器聯奏《革命歌曲串燒》、模特服飾秀《時尚芳華》、芭蕾形體舞蹈《貝加爾湖畔》,勾勒出老年人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
四平老年開放大學專場演出了民樂合奏、東北秧歌、職業服裝秀、女生小合唱、舞蹈、歌劇情景表演、京劇、歌伴舞、民族舞、無伴奏大合唱等節目,豐富多彩,既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又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九月鮮花”展演展覽活動,由文藝節目展演和文藝作品展覽兩部分構成。近日,活動將進入文藝作品展覽環節,共有5大類專題作品展覽,涵蓋文學、文藝評論作品展,美術作品展,書法、楹聯作品展,攝影作品展,民間文藝作品展,將為廣大市民提供一個近距離欣賞文藝佳作、感受文化魅力的平臺。
“九月鮮花”展演展覽活動,受到各界的一致認可和稱贊。2023年7月,“九月鮮花”文藝展演被省委宣傳部評為第九屆吉林省市民文化節“群眾喜愛文化品牌”稱號。2023年12月,四平市文聯被省委宣傳部評為2023年全省群眾文化賽事活動“優秀組織單位”。
抒寫新時代新篇章——
搭建文藝惠民大舞臺
四平市文聯著力服務發展大局,熱忱抒寫新時代新篇章,持續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市民文化節”“農民文化節”“送文化下基層”等系列品牌活動。
今年春節期間,四平市文聯組織全市文藝志愿者200余人,到社區、村屯、商場、企事業單位,以送春聯、福字、幸福照為載體,共舉辦“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15場,撰寫春聯2500余副、福字3200余個,拍攝全家福40套,并送去米面油“年貨”大禮包,服務群眾近3000人。1月24日,文藝志愿者走進金水社區慰問10戶困難群眾,為他們送去米、面、油等,并為居民們現場書寫“福”字100余個、春聯50余副。1月26日,市文聯、市攝影家協會到榆樹臺老兵志愿者服務隊,為13位退役老兵拍攝了紀念照,并送上年貨、保溫杯、春聯福字等節日慰問品,增強了退役軍人的歸屬感和幸福感。1月28日,市楹聯協會在市城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開展迎春送福文藝志愿服務活動,一副副紅彤彤的對聯、一個個飽含吉祥的福字,承載著濃濃的新春祝福,讓往來群眾興奮不已。當日,共送出“福”字150余個、春聯60余副。
從年初開始,系列品牌活動持續不斷。
3月9日,市戲曲家協會文藝志愿者來到福壽康朝陽頤養中心,開展“書寫新時代雷鋒故事”暨“文明實踐我是行動者”學雷鋒文藝志愿服務主題活動,共演出了11個經典戲曲節目,讓老人們開心。
3月14日,書法家協會撰寫雷鋒金句,將評選出的36幅優秀書法作品進行網絡展覽,弘揚雷鋒精神。
5月8日,開展“同心工程——愛心助力 共圓求學夢”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市文聯干部捐款1900元。
5月11日,市作家協會開展“傳遞書香 文化筑夢”活動,為圖書館捐贈精品書籍300多冊。
6月27日至28日,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周年,在星緣圣府小區廣場舉辦“黨建引領 共建共享”慶“七一”文藝匯演活動。
立足四平振興發展——
創作高質量文藝作品
四平市文聯加大對本土主旋律文藝創作的支持力度,重點圍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黑土地”品牌,組織各協會創作一批高質量的文藝作品,唱響新時代主旋律,打造本土文藝品牌,提高四平文化影響力。
充分利用文聯公眾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心組織重大主題文藝創作。今年以來,《四平市文聯》公眾號共計推送各類文藝信息100余期、200余條。其中,20余條文藝精品和文聯活動的信息轉發于省級和國家級媒體,40余條文藝精品信息轉發在市級媒體。
《四平市文聯》公眾號共開設五個主題欄目。一是開設“本土文學”欄目,征集詩歌、散文、小說作品300余件,發布30期;二是開設“主題創作”欄目,創作美術、書法、楹聯作品100余件;三是開設“光影四平”欄目,共征集300余篇稿件和1000余張圖片,發布16期,多家媒體轉載,激發了廣大會員創作熱情。四是開設“黨紀學習教育”新欄目,發布圖文信息7條,其中,舉辦的“黨紀黨規印我心”——黨紀處分條例主題書法網絡展,共展出市書法家協會組織創作的書法作品39幅,以書法作品宣傳黨紀,推動黨紀學習教育工作深入開展。五是“文藝維權”欄目,發布維權信息40余條,通過宣傳維權知識,保障文藝工作者的權益不受侵犯,今年以來,無維權案件發生。
《四平市文聯》公眾號設立清明特別專題欄目“詩文云上展”,發起“詩”意緬先烈“文”頌英雄城——清明主題詩文網上征集活動,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詩文作品300篇。經過專家評審,最終評選出40部優秀作品,分3期發布展出。
為留住“剎那”藝術中的“永恒”,四平市舉辦了有史以來首次國家級攝影作品展:“壯美英雄城 奮進新時代——魅力四平全國攝影作品展”,并從全國11個省區攝影家、攝影愛好者投稿的7000多幅作品中,精選出114幅優秀攝影作品,編輯制作出版《壯美英雄城 奮進新時代——魅力四平全國攝影作品展》作品集。
為進一步擴大宣傳“幸福四平”的力度,讓全國各地朋友關注四平、了解四平,四平市文聯創作了歌曲《四平記憶》并錄制MV,現已進入歌曲錄制階段;組織編撰“遇見四平”畫冊,目前正在征稿。
打造特色文藝品牌——
梨樹二人轉走向世界
有著300多年悠遠歷史的梨樹二人轉,經過10代人的傳承發展,成為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吉林省二人轉藝術劇院(由梨樹地方戲曲劇團升格)曾多次受邀赴法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德國、愛爾蘭、新西蘭、坦桑尼亞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交流演出。2011年,梨樹縣被授予全國唯一的“中國二人轉之鄉”稱號。2014年,梨樹縣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梨樹二人轉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四平千人同唱二人轉,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截至目前,梨樹二人轉文本庫存達到1791部,位于東北二人轉院團文本庫存前列。
四平市和梨樹縣持續推動梨樹二人轉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保護中發展、在傳承中弘揚,讓更多人得享新時代文化發展的新成果。2024年7月12日,吉林省二人轉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在梨樹縣揭牌成立,不僅為二人轉藝術搭建了更為廣闊的舞臺,更為梨樹縣乃至吉林省的文化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打造了專門從事二人轉創作演出、文化傳承保護發展的全國性基地。“吉林省二人轉藝術劇院的揭牌,是梨樹二人轉文化傳承中的一件大事、一件喜事,更是梨樹特色文化發展所取得的成果。未來,我們聚焦傳承發展梨樹二人轉這一特色文化品牌,加快發掘、培育和鍛煉一批二人轉中青年人才,創新推出一批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的精品力作,全力推動梨樹二人轉唱響大江南北、走向世界舞臺,把中國二人轉之鄉打造成為我省的一張靚麗文化藝術名片。”公司負責人趙丹丹說。按照省文旅廳關于“送演出下基層”的工作部署,劇院每年平均開展文化惠民演出150余場,讓群眾欣賞到原汁原味的梨樹二人轉。如今,“流動舞臺車”已成為鄉間地頭的一道亮麗風景。“劇團送戲到我家,男女老少樂哈哈。活躍農村新陣地,遍地開滿幸福花。” 一位村民寫詩夸贊道。
四平市文聯還充分挖掘、宣傳、推介四平市冰雪資源優勢,擦亮家鄉文藝品牌,全力打造優質文旅產業。2024年1月,組織全市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在葉赫那拉城舉辦以“燃情冰雪 樂享四平”為主題的網絡冰雪攝影比賽,面向社會公開征集體現冰雪運動、冰雪比賽、冰雪教育、滿族文化、冰雪景區、冰雪景觀等內容的攝影作品359幅。經專家評審,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優秀獎10名。這些作品將四平冬季自然風光與冰雪旅游文化深度融合,以攝影藝術形式全面展示冰雪四平的極致魅力,從不同角度呈現冬季四平的特色冰雪文化和風土人情,謳歌四平人民樂觀向上、拼搏進取的奮斗精神。
組織作家、文藝評論家、攝影家、美術家等深入基層、深入生活、深入群眾,“五月風”油畫采風創作、“冰凌花開、 鷺舞吉祥、文明經濟”文藝采訪創作、“綠野逐風 尋夢沃土”——美麗雙遼行創作采風、培訓、交流、“書香吉林”閱讀季等項活動,讓更多的藝術家、文藝工作者走進百姓中間,感受時代變遷、事業發展和火熱生活,創作出一大批沾泥土、帶露珠的文藝作品,通過新聞媒體、網絡平臺刊發、推廣,更好地宣傳推介四平。
著力培養和儲備文藝高層次人才。籌建四平市文藝人才專家庫,吸納黨外文學藝術界人士入會。現有國家級會員82名、省級會員522名、市級會員2949名;2023年新增省會員43名、市會員821名。申報長白山文藝獎,市作家協會于耀江詩歌集《下游》、市作家協會孫學軍中篇小說《圣索菲亞教堂》、市書法家協會肖春光《蕭漢印蛻》分獲作品獎。推報“五個一百”網絡精品活動作品,市攝影家協會作品《攝影人在行動》《秀美河湖美麗四平》入選中央網信辦最終評選。推薦錢洪滿農民畫館、谷常麗古韻箏樂實踐基地,參選中國文聯“文藝兩新”集聚區實踐基地;推薦梨樹農民畫創作團隊赴杭州,為第19屆亞運會創作“浙里石榴紅·共繪亞運夢”農民畫6米長卷。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崔維利 高鴻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