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隆冬,改革發展的暖流持續涌動。
1月14日下午,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聯組二組討論現場,來自農業界、環境資源界,經濟界二組,經濟界三組,科協、科技界二組,教育界、醫藥衛生界二組的委員們圍繞政府工作報告,結合自身工作實踐,進行了充分熱烈的討論。
全力拼經濟的背景下,如何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內需?
“推動零售業高質量發展、推出消費電子領域以舊換新政策、大力提振農村消費……”張巍委員一口氣開出多個“藥方”。她表示,去年,我省出臺一系列促消費政策措施,取得較大成效,今年還應繼續破堵點、疏痛點,為擴大內需創造更好條件。
新中國第一輛汽車從吉林大地駛出。如何搶抓機遇,延續吉林汽車產業的榮光?
討論中,王德平委員圍繞加快我省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發表見解。他表示,智能網聯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變革的先鋒,正逐步成為行業發展的新引擎。王德平委員建議,加快推進汽車產業智能化轉型升級、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協同合作、強化智能網聯汽車人才培養與引進,為我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創造條件。
“跨部門政策協同有待完善,教育、人才培養、科技創新與產業需求脫節、科技創新資源缺乏有效集聚……”韓喜平委員一語道破當前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產業一體化的難點。
提出問題,也給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韓喜平委員提出,為了讓科技創新成果真正轉化為新質生產力,要完善跨部門政策協同機制,提升政策統籌與資源整合效率;完善產學研融合創新機制,培養產業急需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完善科技創新資源集聚機制,推進成果轉化與市場對接;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推動科技成果從“書面”走向“市面”。
“我省光電信息產業基礎好、起步早、優勢明顯,成長空間大,未來可期。”郭建華委員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拓展“光學 +”新賽道。這為我省光電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方向既定,如何落實?
郭建華委員思路清晰。他建議,要強化科技資金引導,提升省內投資基金對早期轉化項目的容錯率,整合全省孵化器平臺,精準扶持具備競爭力的企業,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評獎力度。
人工智能的時代洪流滾滾而來。“我省制造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在推動人工智能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方面具有巨大潛力。”聯組討論現場,李煒委員結合多年觀察和思考,圍繞推進我省人工智能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提出建議。
李煒委員認為,應當結合我省制造業需求,大力實施“人工智能 +”行動;積極拓展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在強化政策引導作用的基礎上,優化資源配置,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優勢產業集群。
我省新能源產業加速發展,吉林的風正在“點亮”外省的燈。如何延續成績,再進一程?
楊占榮委員圍繞推動我省新能源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進行發言,提出優化電網網架結構、提高外送能力,壯大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加強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創新體制機制、推動氫能產業健康發展,建設綠色甲醇長輸管道等具體建議。
暢談改革話發展,字字句句總關情。
夜幕降臨,熱烈的討論仍在進行中。思想碰撞、觀點匯聚,吉林高質量發展明顯進位、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的合力加速形成……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陶連飛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