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官微最新消息,近年來,在青海省林草局以及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指導下,北京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等機構在三江源區域約36萬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展開全面深入的雪豹種群數量系統評估,相關研究結果已在國際學術期刊《生物多樣性與保護》上在線發表。
這是我國首次完成大規模雪豹種群評估,也是目前全球正式發表的最大尺度雪豹數量調查結果。
雪豹是亞洲中部高山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因為其行蹤詭秘、活動范圍廣袤,準確評估種群數量十分困難,其種群數量統計在學界也長期存在爭議。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在36萬平方公里范圍內,有11萬余平方公里為雪豹潛在適宜棲息地,棲息地內雪豹種群平均密度約為每100平方公里0.9只,其種群數量約為1002只。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連新明介紹說,雪豹有花紋唯一性的特點,就像我們人類的指紋一樣,每只雪豹的花紋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根據花紋唯一性的特點,然后識別出它的個體,然后再通過一系列的模型計算,最終得到了36萬平方公里的雪豹的種群數量和種群密度。
中國約有全球60%的雪豹棲息地,位于青海省的三江源區域有大面積連片雪豹棲息地,是中國乃至全球雪豹分布最集中、種群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2009年至2024年間,多個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聯合當地社區監測員在三江源區域的12個長期監測位點開展野生動物紅外相機監測,累計獲得幾萬次雪豹獨立活動記錄。科研團隊以此為基礎,對三江源區域展開全面深入的雪豹種群數量系統評估,凸顯三江源區域雪豹保護的極高價值,也為后續更多區域的雪豹大尺度調查提供了技術參考。
“這在全球來講,是超過了全球雪豹種群數量的10%,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因為種群數量僅僅是未來雪豹保護的一個基礎數據,那么在未來,我們可能為了更好地保護雪豹,還需要去做它的行為學、生物學、遺傳學等方面的特征,然后把所有的科研資料數據都匯總過來,才能夠更好地開展雪豹的研究和保護。”連新明說。
來源:澎湃新聞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