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四次踏上吉林大地,每次必看農業、必講糧食。吉林縣域農業如何深入貫徹“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方針,為持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鞏固和增強農業發展鼓足后勁?全國人大代表滿都拉帶來解題思路。
“作為吉林省重要的農業大市和產糧大市,扶余市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中勇擔重任、走在前列。”滿都拉表示,扶余市有黑土地430萬畝,占耕地面積的 84.3%,黑土地既是扶余的“金名片”,也是“金飯碗”。
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強調,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農業大省、糧食大省的政治責任。吉林要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統籌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滿都拉表示,扶余市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廣泛實施“秸稈深翻還田+有機肥增施”,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水肥一體化等先進農業技術。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力爭用3年覆蓋率達到83.3%,充分釋放土地資源潛力,真正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的“穩壓器”和“壓艙石”。切實采取“長牙帶刺”的硬措施,對違法占用耕地“零容忍”,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切實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
科技創新是農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滿都拉表示,將把科技強農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著力打造萬畝智慧農業示范區,扶持合作社、家庭農場引入智慧農業設備,試點開展北斗導航精量播種、無人機統防統治、物聯網墑情監測,讓“黑科技”深度賦能大農業,讓扶余市的農業生產從“靠天吃飯”向“靠數吃飯”轉變,努力在吉林省建設現代化大農業熱潮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作出更多扶余貢獻。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特派記者 王堡增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