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上,低空經濟成為熱議話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代表委員們圍繞政策支持、技術創新、產業融合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展開熱烈討論,為發展低空經濟積極建言獻策。
作為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空經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是我國搶占發展機遇,推動高質量發展,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方向。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預計到2026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對于我省而言,面對萬億級低空經濟賽道,搶抓機遇,因地制宜做好全方位布局,正逢其時。
發展低空經濟,吉林具有潛在優勢。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我省擁有通用飛機維修、零部件精制、無人機研發制造等較為成熟的通用航空制造維修產業鏈條。同時,吉林市獲批我國首批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具有發展整機組裝維修、通航運營的良好條件。前不久,“紫東長空”低空大模型作為全國首個低空經濟大模型在長春發布。這都預示著我省打造低空經濟產業體系大有可為。
發展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是關鍵支撐。新技術只有在真實場景應用中才能得到技術性能和市場接受度的驗證。一方面,我們要不斷探索低空經濟新模式新業態,積極開發空中游覽、研學旅游等應用場景,多元化拓展“低空經濟+”發展場景,促進產業升級。另一方面,要聚焦公共服務領域,鼓勵無人駕駛航空器在物流配送、城市日常巡檢等方面的應用。同時,要完善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立健全統一監管體系。
發展低空經濟,離不開人才的支撐。低空經濟人才不僅需要掌握無人機等低空飛行器的專業技能,還需要應用人工智能、信息、控制等前沿技術。要建立助力低空人才培育政策措施,培養具備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并推動產學研合作,確保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相匹配。要優化引才政策,打造創新環境,為低空經濟發展營造更加優良的人才生態系統。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王藝博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