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進入4月,位于梅河口市的吉林弘越食品有限公司迎來了“松子季”最繁忙的“沖刺”階段,車間內機器轟鳴,工人忙著打包裝箱,堆如小山的貨品,等待裝車發貨。
梅河口市并不是松子主產區,地理位置也不通江達海,然而就是這個東北小城,成了世界松子加工集散中心。
為什么是梅河口?松子產業“從無到有”的背后,藏著怎樣的產業升級密碼?
一戶企業邁出產業升級之路
春日漸暖,走進吉林弘越食品有限公司,一股淡淡的松果香氣撲鼻而來。在這里,一箱箱、一袋袋加工好的松子如小山般矗立,等待著裝車發往國內外市場。
吉林弘越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梅河口市松子產業標志性企業。它改變了當地以往初級加工模式,現代化、標準化的工廠,把松子從初級加工向深加工轉變,發展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深加工產品,延伸產業鏈條,從而建立了農產品精細深加工的新模式,實現了野生農副產品的經營利益最大化。
每年從8月末開始,到第二年4月份結束,弘越食品將俄羅斯、蒙古國、巴基斯坦及國內各地的松子原料,源源不斷地運回,加工后再銷往40多個國家和地區。雖然采購、銷售都是“兩頭在外”,但弘越食品憑借精深加工能力,和一股子拼勁兒、韌勁兒,在行業牢牢站穩了腳跟,成為全國果仁加工企業的領頭羊。
“2024年,企業實際加工松子2209噸,產值4.5億元,松子產品從單一的紅松子仁拓展到雪松、馬尾松等6個產品。”公司負責人自豪地說。
一顆果仁“拼”出全球產業版圖
“從無到有”“無中生有”,梅河口是如何逐步發展成為“全球最大松子仁加工中心”、亞洲最大的樹生果仁加工集散地的?
早在四十多年前,梅河口市就著手下了一盤大棋。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梅河口市依托長白山松子資源加工和貿易基地,逐漸提升加工能力、擴大貿易市場,歷經四十多年的運作和積累,如今,松子的采購已經從長白山周邊地區,一步步拓展到小興安嶺、云南、陜西、山西等地,以及俄羅斯、朝鮮、蒙古國、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周邊國家,果仁市場日臻成熟,產品銷往全國,甚至出口至美國、英國、德國、荷蘭、比利時、日本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梅河口的果仁版圖,不斷擴大。
四十年磨一劍,梅河口松子產業從原始的脫殼、烘干、加工成松仁出口,到機械化大生產和門類齊全的全產業鏈,實現了“世界松子看中國,中國松子看梅河口”的華麗轉身。
梅河口市松子協會副秘書長崔琳介紹,為了更穩定地發展松子產業,從2000年起,梅河口市開始有計劃地布局種植紅松,目前紅松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22.5萬畝。2024年,已經有4萬畝紅松迎來盛果期,為當地提供了1000噸的松子原料。梅河口市還提出,要積極在國內布局松樹林種植基地建設,建立穩定的果仁供應鏈,實現可持續發展。
梅河口市現有果仁加工企業303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3戶,零售專賣店55家。2024年,梅河口市松子成品產量5.32萬噸,總產值60.62億元,2024年外貿進出口額達到9.62億元。2023年被世界國際堅果協會命名“全球最大松子仁加工中心”。
一座小城扛起行業新標桿
梅河口市的很多松子加工企業,除了在長白山、大小興安嶺等主要產區收購松子之外,還在俄羅斯、蒙古國設有工廠。崔琳說,“俄羅斯、蒙古國的工廠在當地收購松塔后進行加工,然后將松子仁運到梅河口市。經過進一步的精細加工之后,最終將符合標準的松子仁銷往國內外。”
“因為對松子產業的理解更為透徹、全面,所以由梅河口市牽頭起草了國內的行業標準。我們起草的行業標準起點比較高,對標的是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
如今梅河口的果仁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已經融入到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之中,滿載梅河口果仁的“長滿歐”專列直達歐洲。
因為松子來源更趨多元化,所以目前梅河口市除了出口東北特產紅松果仁外,還包括雪松、馬尾松、云南松、巴基斯坦松等多品種松子果仁。
2024年,約10萬噸的松子原料在梅河口加工成產品,大約占全球松子原料產量的70%,梅河口“全球最大松子仁加工中心”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到“森林糧庫”,要求發展森林食品,豐富“森林糧庫”。松子,這顆小小的果實,將承載著吉林人的致富夢想,走向更大的世界和更遠的遠方。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記者 馮超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