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深刻闡明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性,明確對“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作出戰略部署,為我們進一步推進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必須深刻認識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戰略意義,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更高站位、更實舉措推進更高水平平安吉林建設,為建設平安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吉林力量。
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是人民群眾最根本、最重要的福祉,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也是我們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馬克思主義國家安全理論和當代中國安全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戰略文化結合起來,創造性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并以堅定的意志品質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國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強,平安中國建設邁向更高水平。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任務十分艱巨。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作為邊疆近海省份、國家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吉林肩負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進一步深刻把握新形勢給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內涵外延、時空領域、內外因素帶來的新變化新要求,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要始終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置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的全局中來把握,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聚焦重點,抓綱帶目,不斷織密安全網,持續擰緊安全閥,從制度、機制、政策、工作上積極強化安全建設,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凝聚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磅礴偉力,以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以不斷完善的社會治理體系和公共安全治理能力提升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沒有安全和穩定,一切都無從談起。在新的偉業征途上,只要我們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時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謹慎、見葉知秋的敏銳和“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努力提升斗爭本領,不斷筑牢安全穩定基石,就一定能夠交出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的優異答卷,更好助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